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 (Health Behaviors and Community Sciences, HBCS)

公共衛生方案要能切合民眾需求,方能得到民眾乃至整體社區的接受與配合,發揮最大效益。基此,理解民眾的健康行為,發展出貼近其生活與價值的方案與措施,並順利於社區中推展,是公共衛生專業中關鍵的一環。本模組旨在提供學生社會與行為科學的基礎概念、介紹健康行為主要理論與工具,並提供學生在執行社區健康工作過程中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本模組包含六門必修課程,共12學分:

 

新課程模組(自112學年度起施行)

1.  健康心理學(2)健康心理學是一個跨領域學門,著重於將心理學的知識與技術,運用於健康、疾病,與健康照護,以瞭解與改善個人與社區的健康福祉。了解有那些心理社會因素與行為,會促進或妨害人群健康,將有助於擬定介入方案,藉由改變人群的行為與對健康的想法而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和提升健康照護的品質。

 

2.  行為科學與衛生教育(2):探討行為與健康的關係,建立相關理論基礎,發展行為改變的技術,並學習規劃健康介入與衛生教育計畫,以及評量介入策略的成效。

 

3.  性別與健康(2)探討在當今社會脈絡中,女性健康如何受到不同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力量影響,並著重討論醫療體系中的性別權力關係。本課程規劃七個單元,包括:1.基礎理論與核心命題(性別與健康) 2.醫療場域中的性別關係 (醫學知識的性別分析、性別與醫病關係) 3.女性身體的醫療化 (性健康、生產的醫療介入) 4.性別與疾病 (精神醫學與性別政治、女性與HIV/AIDS) 5.差異與健康 (同志健康) 6.老化的性別面向 7.權力關係與抵抗。透過此七大單元,本課程系統性地介紹性別與健康研究的核心概念與重要研究發現。除了指出女性相對於男性而特有的健康議題,也進一步指出基於社會階級、種族、與性取向的差異,特殊女性族群(老年女性、女同志)的健康需求,藉此豐富與深化學生對於性別與健康的認識。再者,為幫助同學理解性別與健康間的複雜關係,亦加入案例與理論探討,強調女性在照護體系中的協商與行動,呈現性別與健康間多元、複雜的關係。

 

4.  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為(2)本課程旨在透過發展及社會脈絡的觀點來瞭解青少年的健康及健康行為,以探討青少年健康及行為相關之現況、決定因素及相關介入措施。課程中將涵蓋國內外重要青少年健康議題,包括:睡眠、肥胖、暴力行為、物質使用及心理問題。課程內容將包括以下三個部分:1) 青少年健康及發展理論, 2) 影響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為之成因及機轉,並涉及家庭、同儕、學校、社區及社會環境的影響, 3) 促進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為之預防及介入措施。

 

5. 社會、文化與健康傳播(2):科學和健康訊息的生產與詮釋是當代公民社會中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具備轉譯科學與健康資訊的識能也是當代公民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健康傳播、社會與文化」整合傳播研究、科技社會研究,以及公共衛生等相關理論與方法,提供學生一個跨社會文化的學習取徑。本課程有四項主要規劃:課程首先將會討論媒體中介與再現、訊息製作、以及平台新聞學等理論。第二,課程將教導學生如何閱讀科技及醫療社會學重要原典。第三,課程將安排媒體業師以及非政府組織前線工作者,分享他們的媒體實務經驗。最後,學生會在為期三週的期末工作坊中,實際演練科學與健康資訊產製的過程,並設計符合不同媒介文類的健康訊息(包括新聞、臉書、Instagram以及網路迷因)。透過不同學習路徑,學生將習得影響個人與群體健康之重要社會行為與社區因素,並能針對社會與行為科學計畫的多重目標與多層次介入,確認個人、組織團體與社區等不同層次的考量與資源有所認識。學生也將習得運用不同媒介—大眾媒體與電子科技—不同受眾溝通的能力。 

 

6. 社區健康促進方法與實務(2):本課程增進學生對社區健康促進的方法與實務的基本暸解,學習如何進行社區診斷與資料收集,運用社區資源盤點(capacity mapping)、社會倡議(social advocacy)、掌握社區社會網絡(mapping social network),成立居民團體(community committee)方法,與地方社區(local/community organizations)建立夥伴關係等不同社區技巧,學生可望能透過這些技巧與實務的學習,形成社區健康促進方案,以促進社區民眾健康。 

 

修畢本模組的同學,將具備分析健康行為與規劃推廣社區健康之技能,未來可投入公部門或民間組織,從事健康促進方案的規劃、執行與評估等工作,並可參與社區健康工作的推動與經營。

 

進階課程修課參考 (課號/課程名稱)

850 M0180 社會網絡與健康行為

850 M0130 健康促進原理

850 M0360 心理學與溝通:健康及行為科學之應用

850 M0320 社群媒體與健康

850 M0120 健康傳播綜論

850 U0020 公共衛生與傳播

850 M0090 健康傳播與健康促進

850 M0350 社區參與研究導論

850 M0260 高齡化與社區發展

848 M1080 社會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

850 M0220 公共衛生質性研究

850 M0340 質量混合研究法

850 M0070 多階層研究方法與設計

850 M0370 社會行為科學量性資料分析實務

 

*請注意!所修習之進階課程若採計為學士畢業學分(128學分),不可於研究所入學後申請抵免研究所課程(一修不得二用),如有研究所學分抵免相關問題,請洽欲就讀之研究所辦公室。

 

==========================

舊課程模組(自114學年度起終止)

1. 普通心理學(3學分):透過心理學知識與工具,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出發,去探索與理解人類的心智活動。

 

2. 行為科學與衛生教育(2學分):探討行為與健康的關係,建立相關理論基礎,發展行為改變的技術,並學習規劃健康介入與衛生教育計畫,以及評量介入策略的成效。

 

3. 健康與社會福利制度(2學分):介紹社會保障與衛生福利兩大體制,社會保障以社會保險、就業安全、社會救助為主,而衛生福利以全民健保與長期照護為主。本課程帶領學生了解台灣主要社會問題,並思考社會安全制度與公共衛生的關連。

 

4. 健康服務研究法(3學分):以量化研究法為主軸,提供健康服務研究方法相關概念與知識,包含研究架構、研究設計、抽樣方法與設計、變項測量、資料蒐集、統計分析及報告的撰寫。

 

5. 社區健康促進方法與實務(2學分)本課程增進學生對社區健康促進的方法與實務的基本暸解,學習如何進行社區診斷與資料收集,運用社區資源盤點(capacity mapping)、社會倡議(social advocacy)、掌握社區社會網絡(mapping social network),成立居民團體(community committee)方法,與地方社區(local/community organizations)建立夥伴關係等不同社區技巧,學生可望能透過這些技巧與實務的學習,形成社區健康促進方案,以促進社區民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