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公共衛生學系學士,修畢傳染病學位學程,取得臺大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後進入藥廠實習,之後進入藥品資訊服務公司擔任分析師。(採訪:林嘉琪、謝雨婷、楊安婕、吳証恩;2020/5)
一、進入職場
佩萱學姊在碩士班畢業後,透過楊銘欽老師的介紹進入「羅氏大藥廠」的「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部門實習半年。那時主要工作內容有兩大項,包括:(1)整理健保藥物共同擬定會議的會議紀錄,聽錄音檔並了解委員們的立場,檢視藥物通過或不通過的理由例如療效、財務衝擊等考量,並了解藥品核價方法;(2)協助「藥物經濟研究學會」(TaSPOR)舉辦專家會議,邀請學者、病友團體、決策政府官員等,共同討論藥品價值評估的要素。佩萱學姊負責將專家會議的討論整理為成果報告,由該學會的幹部在學會成員大會上分享。
之後佩萱學姊進入「艾昆緯藥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IQVIA)擔任分析師,很多臺大公衛學院的畢業生曾在此公司任職。此該公司的前身為 IMS Health 與 Quintiles 公司,前者主要負責的業務為醫療市調、藥品訂價策略、藥品銷售資料管理,後者負責臨床試驗、IRB送審、生物統計分析等業務。
二、分析師的工作內容
佩萱學姊在IQVIA的工作,主要是協助藥廠在其藥品即將或已取得食藥署許可證的時候向健保署申請,以讓藥品能受到健保給付。IQVIA也接受藥廠委託,執行醫師訪問工作,目的是以公正第三方的立場,了解醫師對於各家藥廠產品的評價與處方偏好。
學姊必須幫藥品做包裝、寫藥品的優點和需求,而藥廠會提供臨床試驗數據,所以需要看得懂、能解釋數據,並寫成英文報告書,而寫給健保署的報告則需以中文撰寫。不同的藥品案件審查時間不同,從一兩個月到一兩年都有。
工作時常需要跨部門合作,曾與市調部同事合作完成案子,學習設計問卷並讓訪員很順且不遺漏地填寫所有答案。也需到醫院訪問醫師,詢問疾病的藥物處置、藥品的副作用、療效等問題,之前曾觀摩資深同事訪問醫師,學習如何根據醫師回答繼續往下追問;訪問後要請資料處理部門幫忙跑統計分析,需先想好統計變數有哪些,指示要怎麼寫才夠清楚;最後寫量化或質化報告,也必須能夠把收集到的資訊整理成客戶(即藥廠)容易看懂的文字圖表,並思考如何撰寫訪談資料並作編排,讓前後內容與數字符合邏輯。
跨部門合作除了溝通之外,更重要的是時間安排。合作的同事也很忙碌,所以不能只考慮自己的進度,在寄出專案預計時程表之前要先跟各部門溝通,自己負責的部分要盡早完成,務必多留一些時間給別人。這聽起來簡單,但當自己也有一堆報告要趕的時候,卻很容易忽略先後順序而造成同事的困擾。
三、工作上的挑戰
佩萱學姊提及,進公司的第一年,比較大的挑戰是來自醫師訪談。一開始只能照著問卷提問,沒辦法像聊天一般地自然,經過多次觀摩與訪問之後,才逐漸上手。不過經過兩年磨練,現在訪問比較順暢而且能追問其他問題,訪問前後還能跟醫師閒聊幾句,算是工作上的成長。
佩萱學姊也提到,升職後需要自己完成的事情變多了,例如需與客戶信件來往、準備報告或會議資料等等;主管不會再像帶新人一樣去盯每一個細節,所以自己要能掌握手上案子的進度。事情越來越多,所以必須更嚴格管理時間、學習有效分配資源,並找出最有效率的做事方法,像是訪問紀錄的整理,就可以在成本考量下花一點錢請工讀生處理,或是由中南部的訪員負責一部分的訪問工作以節省交通時間。不過請別人幫忙一定會有額外的前置作業,還要評估如何維持品質並快速達成目標。學姊的公司很鼓勵跨部門合作,加上成員大多為年輕族群,彼此可互相學習,同事相處並沒什麼困難。
四、公衛系學生的職場優勢
佩萱學姊的主管是臺大公衛畢業的學姊,大家都認為公衛系學生在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上的訓練,對於從事這個工作是有優勢的。或許公衛系學生在藥理方面的知識會不如具藥學背景的同事,因此需要多花一點時間理解,但由於工作內容偏向藥品商品化之後的階段,除了需看懂臨床試驗的資料外,還需瞭解藥品的訂價策略、健保政策影響等面向,因此公衛知識還是有很多可發揮的地方。工作還需要使用量化分析方法,之前在研究所的研究法課程學到的樣本抽樣、問卷設計、量化分析等等研究方法,就非常有幫助。
學姊建議學弟妹在大學階段的暑假期間多出去實習,以提早了解職場狀況。在修課方面,建議選修楊銘欽老師開授的「健康服務之經濟評估」以及陳雅美老師開授的「健康服務研究方法」,均對目前的工作有實際幫助。
五、訪員心得
此次訪談,讓我們了解到公衛系學生有寬廣的職業選擇,除了報考公職,也可進入業界,例如藥廠或是學姊就職的藥品資訊服務公司,成為藥廠和公家機關之間的橋樑。學姊在工作上時常運用到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建議我們可以修習經濟評估和研究法等課程。除了專業知識需不斷學習,職場上也會遇到一些挑戰,因此要增進溝通能力、學習做好時間管理。學姊也談到,工作中時常有跨部門合作,因此在大學階段也要好好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