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藝瑋系友(B96)

臺大公共衛生學系學士,大學時期為環境衛生組學生,並雙主修生科系。大學畢業後進入臺大環境衛生研究所就讀,取得碩士學位後先到衛生福利部從事全球衛生相關工作,在一番摸索之後,進入受託研究機構擔任臨床試驗專員。(採訪:許莉翎、楊斯閔、郭芸彤、顏芷芸;2020/5)

 

一、醫臨床研究專員

「受託研究機構」(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CRO)是國內外生物醫療科技領域的新興產業,接受藥廠或生技公司的委託,進行研究服務。此類公司聘用許多專業人士,包括臨床研究專員(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 CRA)

藝瑋Iris學姊在柯文斯(Covance)公司擔任CRA,協助執行臨床人體試驗。在人體試驗中,CRA扮演把關者角色,必須確保研究數據的正確性,同時確保受試者的健康與權益。學姊指出,生物醫療科技領域的分工越來越細,身為CRA,必須熟悉疾病、了解病歷內容,並要與醫生當面溝通,因此需要多元能力。在生物醫療科技產業的全球化趨勢之下,投入此領域是有利的,但必須真正熱愛這樣的工作,才能有足夠的動力持續學習與成長。此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數據的取得及蒐集模式快速改變,因此在這個領域,也需要了解時代的變遷並提早準備,不斷學習新知、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與能力。

二、大學時期的學習經驗

有關課程規劃,Iris學姊在大學時期並沒有針對特定的職業發展作準備,純粹就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修自己想要修的課程。但以結果論來回顧,大學時期因為雙主修生科系,額外獲得許多生物科技相關的專業知識,因此比起一般公衛系畢業的學生更具優勢。透過雙主修,與其他系的同學有更多接觸,也讓自己更了解不同領域的想法與觀點。

學姊建議,公衛系學生若想投入此領域,最好多修一些藥學、醫檢、護理等學系的相關課程,尤其推薦藥理學及病理學,另外也可以透過參加校外講座或是有授予證書的課程來充實自己。在數據分析能力方面,必須熟悉統計模型的設計及統計結果的解釋。

學姊在大學時期,因為覺得蔡詩偉老師的研究很有趣而選擇了環境衛生組。公衛實習則到「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學習環境採樣分析,當時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針對顧客想要了解的環境問題設計研究,幫助他們回答並解決問題。另外學姊也曾到生化所做專題研究,並到中研院實習。Iris學姊認為,實習的過程讓她體會到工作態度的重要性。學弟妹如果希望透過實習學到什麼,自己要主動積極,因為實習單位不會期待你做出什麼,所以要主動發問並主動學習。

三、是否進入研究所的考量

由於Iris學姊超級喜歡做生物實驗,因此進入環境衛生研究所之後便跟隨著張靜文老師做環境生物相關的研究。我們問學姊是否曾考慮到國外唸研究所,學姊笑著說,因為放不下家人,所以就算想也沒有去做。

學姊建議,在考量研究所的時候,可以先思考國內及國外的差異,了解到底自己希望透過研究所學到什麼。如果是國內研究所可以提供的,那是否出國其實差異不大。以CRA這樣的工作來看,不一定需要國外學位,但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許多資料都是英文,而且基於藥廠工作的緊迫性,不會允許我們還要依靠翻譯來閱讀。學弟們可以去考取語言檢定來證明自己的外語能力。不過,如果希望未來到國外工作,或是未來希望從事數據分析工作,學姊則很建議出國讀書,因為在這個領域,台灣的學位比較難爭取到外國工作機會,而國外數據分析公司也比較注重國外學歷。

有關研究所學歷的必要性,學姊認為,研究所的訓練,無可否認能提升一個人的思辨能力,但如果大學時期已做過專題或曾在實驗室待過,其實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專精之處,並能展現自己的能力。

四、給學弟妹的建議

勇於嘗試:趁著剛畢業的時候,如果還沒確定想幹嘛的話,抓緊時間去嘗試,做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也可以。在這個時候,社會對你的包容度最大,也比較願意教你,而且在這個階段,自己的社會成本相對而言沒有那麼高,比較可以心無旁鶩地去嘗試。有問就問,真的想要就要盡力爭取。想要轉換工作,在這個時期也比較容易,30歲之前要投資自己,因為這個階段的學習力比較高。

把握源:別把臺大當成一個找飯碗的工具,臺大能夠提供的資源其實非常多,但要靠自己主動去找去運用。如果目標已經很明確了,就可以盡量往那個方向去精進,但建議不要過於限制自己,要多認識不一樣的人,增加自己未來的人脈,另外也可以多參與演講跟活動,不要把時間只花在讀書。

找尋工作志向:找工作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工作型態與自己的興趣,也要考慮是否具有彈性發揮的空間,以及工作業務本身的內容。有些人喜歡重複性高的工作,有些人則比較喜歡充滿未知的未來。要思考自己希望在工作崗位上做到什麼或獲得什麼,每半年可以想一下自己到底適不適合這個工作。如果發現自己不喜歡或是無法達到自己期待,就應趕緊換工作,千萬不要因為覺得已經花了時間跟成本了,就放不下明明自己不喜歡的事物。